在《小心這些蚊子!可能害你生病的致命名單!》一文中,我們介紹了五種會致病的病媒蚊及其帶來的嚴重疾病。現在就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疾病的特徵。

登革熱

登革熱在台灣並不陌生,每年夏季都會引起關注,特別是在濕熱的南部地區最為常見。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,每年約有4億人受到影響。

引起登革熱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。蚊子叮咬感染者後,病毒在蚊子體內繁殖,再經由叮咬傳播給他人。

登革熱的症狀從輕微到嚴重不等,可能出現無症狀感染或發展為重症(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症候群)。常見症狀包括40℃以上高燒、俗稱「斷骨熱」的頭痛與肌肉關節痛、後眼窩疼痛、皮膚紅疹、噁心和嘔吐。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牙齦出血、皮下瘀青,甚至因血壓下降而休克致命。

由於登革熱從感染到確診通常需要約5天時間,預防勝於治療。我們必須做好防蚊措施,同時社區也要共同改善環境,降低病媒蚊滋生和傳播風險。

日本腦炎

日本腦炎是一種急性病毒傳染病,主要由三斑家蚊傳播。這種疾病在亞洲地區常見,尤其在稻田和豬舍附近,因為豬隻是病毒的重要宿主。雖然大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,但重症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害。

日本腦炎的典型症狀包括高燒、頭痛、嘔吐、意識混亂和癲癇發作。嚴重時可能導致精神錯亂、昏迷,甚至死亡。預防方面,除了接種疫苗,也要避免在蚊子活動頻繁的黃昏和清晨外出。

茲卡病毒

茲卡病毒主要由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,2015年曾在南美洲引發大規模疫情。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,但對孕婦特別危險,因為病毒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症等先天性缺陷。典型症狀包括輕度發燒、皮疹、關節痛和結膜炎(紅眼睛),通常在感染後2-7天出現。

雖然茲卡病毒並非台灣本土疾病,但曾出現境外移入個案。因此,在國外旅遊時要特別注意防蚊措施,尤其是前往疫區時更應謹慎。預防感染的關鍵在於避免蚊蟲叮咬,包括使用防蚊液、穿著長袖長褲等防護措施。

除了這三種疾病以外,蚊子還可能傳播瘧疾和屈公病等其他疾病。這些疾病雖然在熱帶地區較常見,但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和國際旅遊頻繁,我們仍需保持警覺。


延伸閱讀:
小心這些蚊子!可能害你生病的致命名單!
防蚊小技巧:學會這幾招,蚊子不再找上你